政治家是會先想到下一個世代的人民;而政客則是先想到下一場選舉!
綠色政黨執政至今,到明年的五月二十日交接那天就滿八年了,然而,這個號稱民主政治的政黨卻沒有履行勞工階層的諾言。
想當時,所謂的黨外人士在搞民主運動時,是誰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希望他們能完成口中所說的民主世界,是最底層的勞工階層!固然民主是有了,而八年前他們所說的事情呢,是否一一做到了,大家心照不宣。
眼看著台灣的經濟與其他三小龍的差距越差越大,通貨膨脹越趨嚴重,而綠色政府還能花錢如灑水,毫不留情地買那些不該買的東西,如花幾千萬買數十輛新車,許多建構完成卻荒而不用,十幾個人占用上百坪的辦公大樓...等,這些用"罄竹難書"來形容絕對是不為過的。
看著大話新聞上的鄭弘儀,每天將老蔣與小蔣批的一無是處,實在是很抱不平。因為要不是當時的小蔣不顧林洋港與那些軍官的反對,強力推行十大建設與後來的十四項建設,台灣會有今日的進步?
若沒有當時的李國鼎、孫運璿與小蔣老蔣推行各項工業化設施與外銷,台灣怎可能成為後來的亞洲經濟四龍之ㄧ?
倘若當時沒推動十大建設,沒有生產鋼鐵的台灣,怎麼有如今的中鋼,能在物價上漲的時候,從外國低價買進,囤積貨物然後一次漲齊,而不造成原料恐慌。
倘若當時沒推動十大建設,向沙烏地阿拉伯借兩千多億的錢建設中山高,與其他東西向快速道路,會有如此四通發達的交通動線?也更不會有清泉崗那些軍事基地。
倘若當時的孫運璿沒有去中央銀行找存款上百萬的人,投資塑膠業,怎麼會有今日的台塑,怎麼會有後來的雨衣與雨傘外銷國外。
反觀這八年來,扁政府執政之後,不僅僅經濟退後,就連這段時日的物價上漲都無法處理地很好,反倒是嗆起身為主人的人民。
或許這是他漸進地消滅中華民國的手段之一,好讓他建立口中的台灣國,當台灣國的國父。
" 民以食為天 " 相信大家都看得懂是什麼意思,這說得難道不是事實嗎?三餐若無法溫飽,還有其他心思去管入聯與台灣意識?更別說是6108億的軍購了。
政客與政治家的差別,在相較之下,一覽無遺。這也難怪陳水扁在歷任總統各項評比上是倒數一、二的了。
- Nov 15 Thu 2007 22:16
今民昔國,差異甚大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