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      這一、兩個月以來,看了很多部電影,但最好笑也有著啟發意義的非這部『回到17歲』莫屬。

       最近,我剛看完藤井樹的新書『流浪的終點』,當我看完這本書然後去看這部電影,實在是感觸良多,我忽然覺得其實我就是主角!

       對,我的心一直在流浪,我的想法一直在流浪。

       人常說:"假如讓我回到當初,我做另外一個選擇,我現在就不會......"這句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因為我也很常說這句話,尤其是高中畢業後...

       但,當我看了這部電影以後,頓時頭腦清醒了,是阿,我當初就是為了家裡才休學的,就算讓我回到那時候又怎樣?我選擇不休學去南部讀我的前幾志願,那家裡撐不下去,我就能繼續唸書嗎?

       說穿了,就算回到當初重新選擇,其實一點都不會改變,只要環境跟你所牽掛的事不變,你的選擇還是一樣不會變,就算真的選擇改變,那也只會讓情況更糟而已。

       會常說:"假如讓我回到當初..."這句話的人,跟我以及片中男主角一樣都犯了同個錯,那就是忘了當初為什麼會做這個選擇,當初做這個選擇的目的是什麼?對!就是當初所做這個選擇的目的。

       就是因為忘了自己所選擇的目的是什麼,才會成天怨天尤人,一直在心裡"想當初,想當初..."

       想當初很猛很厲害又如何?現在只是一個7-11大夜的夜校生。看著人生第一個30萬,變成20萬...10萬...5萬...3萬...負債3、4萬,然後又20萬...10萬...到現在的3萬,哈哈,那又如何?

       所以,我依然一直迷惘著現在,感嘆著過去,然後懵懵緲緲地尋找到不了的未來。與我當初所說的:"活在當下,向過去學習,然後有目的地放眼未來。"完全相反了。

       或許,看完這部電影對我來說,最主要的是我要知道"愛我所擇,擇我所愛。"既然路都已經走了,也已經無法回頭,那就好好地走下去吧...。

       那這跟樹老大的新書有什麼關係?當然有!

       如果目標確定了,心還會像浮萍般地飄浮不定嗎?還會像隻大海中的迷船一樣地靠不了岸嗎?

       我知道我做不到,但起碼我腦中那些忿忿不平的想法能有所發洩。起碼...我能藉著這些觀念來使自己的心平靜,多點定性。

       片中的男主角的確如願以償地再次地變回17歲時的模樣,但當他發現,其實他的重心還是一樣是他的老婆跟小孩時,他清醒了,了解到當初他會選擇不繼續打球深造就是為了家人,因為家人才是他的動力來源。

       至於樹老大新書中的男主角則是為了夢想放棄在台灣的一切,遠走他鄉到溫哥華去追求理想,但多年以後驀然回首,卻發現其實他只是一直盲目地在追求理想,他心裡牽掛的還是台灣的一切,台灣所愛的人...。

       當心流浪了一陣子之後會發現,其實你心裡所真正要追求的一直在原地,只是當初被蒙蔽沒有發現罷了。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而我們呢?所做的一切努力動力來源是什麼?是每個老師都以著放屁口吻告訴我們的:『一定要讀完大學出來才有用,不讀書就一世人"剪角"。』的狗屁理論嗎?還是是:"只要你從這個科系畢業,就一定會有什麼什麼工作。"之類的屁話嗎?

        我想,那些只是盲從,幾乎所有的人都是這樣,我也是,而現在,我必須重新尋找著讓自己不再流浪的動力。

       因為我不想在時移事往之後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分某秒,又開始迷惘著未來的現在,感嘆著未來的過去,然後又懵懵緲緲地尋找著到不了的未來的未來。

       不同於現在的感嘆,是因為那時已經不知道幾歲,已經沒有機會再去改變一切了。

       我只能告訴自己:"愛你所擇,擇你所愛。"選了眼前這條路,就拼死拼活地走下去吧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咖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